7月10日,以“疫情冲击后全球产业链重组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在腾讯会议平台上顺利举行。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委员、长江学者刘志彪教授应邀到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做精彩的演讲。刘志彪教授围绕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全球产业链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疫情后全球产业链重组趋势,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变化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讲座由国际商学院副院长王玉教授主持。国际商学院教师、研究生及其他兄弟院校师生约200人出席听讲。
(讲座现场)
刘志彪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享:一是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短期冲击;二是中长期疫情可能动摇产品内分工的基础;三是未来全球竞争形态:全球产业链集群;四是加大对内开放力度,构建中国应对全球产业链内向化发展的策略。
刘志彪认为,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要大于2003年非典时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短期而言,疫情造成全球企业运作停摆,全球供应链中断,产品的进出口受阻;从中长期看,疫情破坏了全球产品内分工的机制,损坏了企业的及时交货系统,动摇了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根本上是强化了逆全球化的趋势。根据美国重组全球产业链的目标,刘教授认为未来支持全球化的理论基础可能要改变,纯经济效率思考的方法要变为效率与自主可控相统一的思考方式,一些跨国企业会把部分处于关键环节的制造业迁回本国,发展国内外包或近岸外包,由此全球产业链可能会缩短,或向某个大区域集中,演化为全球产业链集群。未来产业链对产业链、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的竞争,将是全球产业竞争的主要形态。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局面,刘教授认为,我国应当沉着应对,未来产业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在沿海地区鼓励发展全球产业链集群。为此必须实行“双嵌入”、“双循环”的战略。“双嵌入”即中国的企业不但要嵌入全球产业链还要嵌入区域产业链,更加紧密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双循环”就是要改变我国出口导向的战略,一是要扩大内需,以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二是要对内开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三是要对外扩大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培育中国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在最后的互动提问环节中,暨大国际商学院的师生们及其他旁听师生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刘志彪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详细解答。刘志彪知识渊博,整个讲座聚焦学术前沿,演讲生动风趣,深入浅出,给大家带来了新思想,新思路。听完讲座,在座的师生们耳目一新,大家感觉享受了一场学术的盛宴。
【嘉宾简介】
刘志彪,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委员,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入选者,人事部等7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
曾任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副书记。主编《南大商学评论》杂志,并担任《南京大学学报》等数家杂志编委。出版过40多本学术专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500篇。论著曾数十次获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的学术奖励。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全球价值链问题研究。
(文:李豪 林学军 图:吕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