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优秀学子】学术之星提名奖--吴泳仪

2016-01-07 发布单位:国际商学院

 

用拼搏换取理想,凭奋斗铸就希望
 
个人简介:吴泳仪,女,汉族,出生于1994年9月8日,团员,国际商学院金融学2013级学生。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优秀学生奖学金;发表1篇英文学术论文(EI期刊收录);美国赛(国际)数学建模比赛(MCM)国际一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一等奖,电工杯数学建模获全国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立项,第四届“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奖;暨南大学职业规划大赛三等奖,暨南大学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获得招生宣传协会优秀学生干部三等奖,获批国家公派留学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现在韩国建国大学交换。
 
国际商学院 吴泳仪1_副本.jpg
 
不断成长蜕变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暨南大学参加了多个学生组织。从这些组织中我学到了很多团队合作,活动策划的事情,使得我从幼稚的新生逐渐学会思考各种小细节。由于我认真和负责任的工作表现,我获得了优秀干事的称号。并且在大二期间在招生宣传协会担任部长,协会成立初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加上大二又参加很多学术活动,申请交换生,每周都非常忙碌,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幸好一切都坚持下来了,也获得了招生宣传协会优秀学生干部三等奖。
 
4天3夜的胜果
 
大一、大二期间接受专业的数学建模培训,几乎整整一个暑假都在学校培训,参加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广东省一等奖;寒假再接再厉,又利用寒假参与培训,参加了美国赛数学建模竞赛。数模比赛期间我和其他两个队友在四天内去运用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去写出一篇论文,每次的赛题都很新颖,很综合性,我们经常要去接触一些各种方面的专业知识,这要求我们有强并且迅速的学习能力,参考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讨论,分工合作,还需要克服英语的障碍。美赛期间,我们团队每天只睡3个小时左右,最后一天更是通宵写英语论文,最后获得了美赛的国际一等奖和“电工杯”数模全国一等奖,比赛虽然很辛苦,但锻炼了我的耐力和毅力,所付出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深入学术之旅
 
有了数模比赛的经历后,为了深入学术研究,尝试发表学术论文。由于初次发表论文并不了解国际论文的要求,虽然曾经获得美国数学建模一等奖,但是这与比赛不同,更加讲究严谨,创造性。张元标老师帮助了我很多,传授我国际论文的要求,与发表论文的步骤,让我对国际性的论文有更深的了解。英语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写一篇英文的学术论文涉及到了各种专业词汇,这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为此我多次查阅英文资料,并请教了广外英语专业的学生,甚至是外教。被期刊接受了论文申请后,需要自己运用LATEX排版系统编程排版,于是我又自学LATEX软件,靠自己的能力把9页论文排好。发表遇到了很多困难,不但证明了我的学术能力还证明了我的学习能力。终于201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于期刊《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发表论文,被EI收录。
 
国际商学院 吴泳仪2_副本.jpg 
 
开拓创业之路
 
与吴耀东等人一起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立项-“易流量”流量交易平台,我们的团队很有想法并且非常想把我们的平台实现出来。团队靠自己的力量研究软件界面设计,制作APP,过程很困难,商业模式虽有创意,但发现要真正运行出成果非常艰难,但我相信有想法,我们始终会成功的。后来参加第四届“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我们团队获得了创新奖,项目被邀请参与基地孵化。另外参加大创获得校创。创业之路困难重重,坚定路线会成就一切。
 
寻求不一样的天空
从入学开始就留意学校各种交换项目和2+2项目,参与伯明翰2+2项目分享会及交换生交流会,并多次寻找各国交换的各院师兄师姐们的联系方式,了解各个交换学校的学习环境、氛围,生活费用,经历等。师兄师姐们大都表示交换项目能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现代学习能力,使得我对留学更加向往。选择学校,申请,参加英语笔试口试,面试,改选学校,一步一步终于获批国家公派留学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到韩国建国大学交换半学期。获批后要求提供雅思成绩,时间仅剩3个月,时间紧凑加上英语口语能力薄弱,以为自己将于韩国失之交臂了。低沉了数日后,立志一定要通过交换项目,破釜沉舟也未尝不可。2014年的寒假在参加美国数学建模培训及比赛之余每天6点多起,凌晨才睡,利用每天挤出的时间背单词,作练习。终于英语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交换手续全部完成,获得了全额奖学金与生活费补贴,也顺利成功地飞往韩国的天空。如今,每次坐在韩国的咖啡店上想起这原本以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成为了现实,有梦想,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相信自己可以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