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优秀学子】公益之星标兵奖--陈斯烁

2016-01-08 发布单位:国际商学院

 

传播公益,感动你我 

个人简介:陈斯烁,男,汉族,共青团员,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013级学生。曾获得黄奕聪奖学金、暨南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珠海航展“优秀志愿者”称号等。曾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教,担任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队长、暨大 “朋辈分享会”主讲嘉宾、“冬暨宣讲团”志愿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交流生接待志愿者、国际商学院辩论队队员,并作为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赴台湾学习与交流。现为暨南大学经济学实验室成员,多次参加“挑战杯”“大创”课题立项和研究。 
 
梦想宣言:每一位孩子都应该沐浴阳光,要让平等、双向的关爱与呵护永驻人间!
 
国际商学院 陈斯烁1_副本.jpg
 
                 
时光容易把人往后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知不觉中,我迈入了大三——大学生涯里面的后半阶段,虽然没有了当年初入暨南园的那一份稚气和懵懂,却多了一份对未来和梦想的思索与追求。两年来,我带着一份对公益活动的虔诚与热忱,在公益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榜样·初知 
 
我对公益的认识始于2010年。那一年, CCTV报道了武汉大学大三的学生赵小亭在贵州山寨支教的途中,不幸被山石击中遇难的消息。在新闻报道的那一刻,我感到震惊和悲痛,同时对这位翻山越岭前往贵州边远山区支教的独生女孩肃然起敬。而 “公益支教这两个词汇也第一次如此鲜明地进入我的人生词典当中。那时候,我的心里隐隐埋下了一个想法,有一天,我也要像赵小亭一般,前往西南地区公益支教,让少数民族的小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实践·领悟 
 
机会终于在20148月到来。在前往四川凉山盐源县上村小学支教期间,我克服了当地饮食(主食为马铃薯)、出行、居住、气候等各方面的艰苦条件,任教书法实践课和高年级班主任,同时担任阳光计划四川支教团队的财务管理员。而在此过程中,我让上村小学的彝族、摩梭族的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 “文房四宝让他们真正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而在课余的时间里,我与其他阳光计划的教员一起,通过家访的形式,探访前所乡的一部分低收入家庭,了解凉山州当地在毒品泛滥、艾滋病肆虐等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背景下,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公众教育意识淡薄等一系列社会现状。 
 
陈斯烁_副本.jpg
 
传递·延伸 
 
在我返回广东的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当中,我通过微信、QQ等网络渠道,通过微信转发、网络撰文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征集上村小学的长期教员,并且协助筹得一笔教育募款用于上村小学的教学。 
 
而在20156月,我也有幸成为我们国际商学院朋辈分享会的嘉宾,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沐浴阳光为主题,向暨大的同学们分享我凉山支教的所见所闻以及一年多来我对公益实践活动的心得,号召暨大的同学们尽自己所能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而我也在公益和志愿活动的其他领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我是第十届珠海市中国航展的优秀志愿者,也是2015年暨南大学冬暨宣讲团的一名宣讲志愿者。而在20155月,我有幸被选拔成为国际商学院的交流生志愿者;在20157月,我成为了暨南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队长。而我也是珠海市香洲义工的一员,利用课余时间前往琪琪语言康复中心、白云康复医院,参加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 
 
扬帆·沉淀 
 
经过一年多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我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当今时代的公益活动来说,更重要的并不是授人以鱼,并非在物质方面对弱势群体进行单向的给予和救助,而是传递一种健康积极的正能量”——“平等、双向的奉献与付出,并且通过将这份公益理念作为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传递给社会当中的其他人,让更多的社会群众了解公益、热心公益,努力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做到一传十,十传百的理念传播。我坚信,只有通过建立这种健康、积极的良性循环,才能引导中国的公益发展往更加光明的方向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