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非常荣幸能作为校外创业导师代表站在这里。我是典型的80后,目前在一家名为溢思得瑞科技创新集团的公司任职,集团在珠海基地挂牌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从一个人、一台手提、一层楼,从无到有,到现在团队搭建完善、核心业务单元全面布局及业务全方位的对接,现在公司研究院挂牌、研究院全资控股两个项目公司,并逐步补足了金融版块的布局。偶尔会虚幻的觉得小有成就感,但我深知,接下来的路途,任重道远。在职场上,因为不太计较个人得失、所以我很难感到危机感,但今天,看着莘莘学子,青春洋溢的你们,不得不承认,90后,真的来啦!
在这里,我希望给大家谈三点我的认知:

(国际商学院校外导师、溢思德瑞国际科技创新集团运营总监--刘慧惠)
一、 谈学习
我认为。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这里是大学,没有整套的自测、摸底、历年考题,没有老师课后开小灶,没有成绩单上进一名后一名的较量,你们今天能够坐在这所全国知名的综合型大学,你们已经一定程度上的用成绩证明了你们的能力。但是,从今日起,你们很快会明白的是,自学能力将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证明自己价值的基本技能。需要你能够吸收老师的教导后,在工作阶段继续能够学习的能力。永远能够面对各种困难、挑战,可以产生解决方案的能力。
我刚说到我所任职的公司,因为集团近三年来发展迅猛,三年三个国家、24个城市、23个成熟科技项目先后落地,也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我感觉,支持其飞速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经营精神就是“自学能力”,正是因为团队从上而下的超强“自学能力”,溢思得瑞的高层、中层管理及职能部门,均表现出了极大的执行力和控局能力。
自学能力,将会成为你们接下来的四年、甚至是职场以致于一辈子,决定你有多优秀、有多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二、 谈就业
虽然你们今天是迎新晚会,可能觉得谈工作、谈就业还有点早。但我说,你们刚经历的高考也许是决定你能来这所名校读书最直接的因素,而大学时代的生活,将最直接的影响到你接下来的职业生涯。最近我听北大纵横名师团谢凡老师的分享《思维力与执行力》,其中就说到她作为70后,带领一群80后,惶恐的准备迎接着90后时代的到来。60后对工作,是还有“情怀”的,70后对工作,是相信“勤奋致富”的,80后对工作,是偏好“有温暖感的”。而90后,也就是在座的各位,对工作,想要的是什么呢?是需要“嗨”的!
我是幸运的,未毕业就被分配到某省级单位工作,虽然是基层的一员,但是起点已经是高过很多毕业后还在各处投简历的同届毕业生们。过后被某集团公司外派,辗转国内外多个城市。我经常跟身边的人开玩笑,我就是那个“逃离北上广”的那群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辗转多个城市,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后重回学校拿到研究生学历。折腾很多个项目后才落定到现在这个科技创新集团任职,目前为止,才觉得可以开始有能力选择做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事情。我说这么多,并不是为了炫耀资历有多么老。而是我想给大家分享就业后的三个关键因素:高度+宽度+平台。第一份工作给了我高度,第二份工作给了我宽度,而现在的公司,给了我一个可以迅速成长、积累阅历的一个国际化开放式平台。我想说这三个因素对你们来说,将应该同样重要。高度+宽度+平台。
三、 谈创新创业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自上而下的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了一股“草根创业”的新浪潮。我想说,在座的各位,应该都不能算是“草根”,你们是幸运的,你们有相对优越太多的条件。在咱们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在刘治江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优于很多大学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及创新实验室,有前沿的创新创业课程,而且开创式的有100多为社会精英代表的校外导师团体。很快,从你们学校加入社团开始,从开始有第一个创业想法开始,就面临着创新创业风潮的洗礼。当前的中国,有很好的创新环境和广阔的机遇,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将引导着新一代的你们创新创业。
我想强调一点:激情+理智!你们需要有激情,但又不能缺失理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我相信,学校会鼓励和支持你们创新创业,但不是缺失理智的创新创业。
所以,在今天之前的三个月时间里,我与我的加拿大人力战略中心的同事密集走访、调研了珠海的多所高校,就创新孵化营、师资创新培训、双创创新基地、大学生创业大赛、国际创新基地等与各大高校进行了深入探讨。也就是在这个月的9号,在刘治江书记的支持下,以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为重点合作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的战略框架。我们希望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发挥校企协同的特色,吸引社会各方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大力开展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发展;并希望能够借助溢思得瑞集团的优势,与学校和学院展开深入交流,在创新研究院、溢思得瑞基金、国际协同创新基地和人才战略中心四大模块开展多样化合作。而作为校外导师的我们有很好的“三进工程机制”进班级、进课堂、进校园。我相信我们暨南大学国商学院集聚的100多校外导师都是在各个行业的社会精英,也能够尽所能为大家提供更多进企业的机会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最后,很荣幸今天作为校外导师我引用一句伏尔泰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有幸作为本校的校外导师,希望在接下来大家的大学生涯中,能有机会与你们讲道理,耐心征求你们的意见,希望在遇到苦恼和难题的时候,能线上或者线下找到我。在这,我定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希望在你们毕业典礼上,能有机会在观众席上无比崇拜的看着你们!为你们加油!
(国际商学院校外导师、溢思德瑞国际科技创新集团运营总监---刘慧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