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彭楚儒,女,汉族,生于1994年12月,共青团员,20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201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二等奖,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立项;发表1篇英文学术论文。个人座右铭:砥砺前行,厚积薄发。

转眼四年大学生涯即将过去。在这四年来,我不断跌跌撞撞,既有收获也有泪水。也许和身边很有优秀的同学相比,我身上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一直在不断接受挑战,不断告别过去,逐渐走出了内向与胆怯。
年轻又何惧尝试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过得很封闭,不敢去尝试新鲜事物,也不去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每天过着和高中一样的宿舍图书馆饭堂的三点一线生活。到大一下学期,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学校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享受着精彩的大学生活,我才开始意识到要有所改变。
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开始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尝试去结识更多的朋友们。在活动中,我努力积极与队友们沟通,完善各个方案,克服自己的胆怯站在舞台上,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参加学校活动之余,我也常和朋友们相约骑自行车去野狸岛、淇澳岛等地,欣赏沿途的珠海美景。我因此结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们,和他们的相处让我逐步走出自我的小天地,过上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大一暑假开始,我也和朋友们一起自主创业过。创业之初我们常常工作到深夜,还跑去派发自己的传单、和合作机构协商。内向的我也在朋友的感染下不断挑战自我,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工作之余,我们也常常一起互黑畅谈、享受美食,尝试之前不敢挑战的事情,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谊。多去尝试,便能拥抱更多的可能;跳出狭小的枯井,或许世界也会大有不同。
我一直对编程很感兴趣,甚至一度想转专业去读工科,但是却一直对自己不自信,没有动力去学习。大二的时候,我开始追寻自己的兴趣,尝试自学编程。我和朋友借了相关的教材,从零开始学习,然后自己抱着电脑捣鼓各种代码;我跑去旁听了C语言等课程,还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编程软件。这种从无到有的尝试让我有自信去追求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后来,我还试着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在培训中我们团队不断摸索方法,忙里偷闲,愉快地度过了两次共为期2个月的培训,而这段经历不仅也为我之后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培养了我严谨而又灵活的思维方式。在我看来,尝试不论起步早晚,只要敢于走出第一步,终究会有所收获。

努力便无遗憾
我是一个自制力比较强、努力朝着小目标前进的人。在大学期间,我基本每天都会早起去图书馆,每日保持清醒头脑,去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平常上课时,我会要求自己尽量抓住重点,理解其中的原理。在复习周和其他重要考试的时候,我会静下心专注复习,有效率地学习,因此成绩也还不错。此外,我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记得大三的时候,我和同学报了几个挑战杯和大创项目,每天都聚在一起查文献想着好几个课题,同时还在忙着其他考试。我也曾花很长时间专心写学术论文,在图书馆码字写程序,一待就是一整天,体验过几天学术的冷板凳。
学习之余,我也做过家教、创过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靠自己养活自己。为了克服自己的惰性,每年假期我都会留校着手准备各种事情。即便是在最忙碌的时间里,我也会合理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好。
在大学四年里,虽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就,但我一直不断思考着未来的方向,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前进着。虽然我的大学四年存在各种不足,但我却依然觉得我的大学是完整的、没有遗憾的。
这就是我,一个平凡但努力的我。不断勇敢地去尝试,莫图收获,只问耕耘,终究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园地。
想起大二时,日月湖前时常有小汽车进来,学校没有让保安驱赶或者粗暴地竖几个禁止车入内的牌子,而是不动声色地在入口处设了几个花台,优雅地挡住了汽车开向板障山那边的路。小小的细节却显示了谦逊文明的暨南之风。这样的暨南园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受到了无尽人文关怀濡染。希望他日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之后,我也能继续做一个合格的暨南人,以忠信笃敬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斗志迎接所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