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我初次来到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当时的我对这片陌生的土地充满了好奇,不知这里的风土人情会是怎样,也不知内地的老师是否像传说中的一样不苟言笑,一切都充满着未知,等着我逐一探索。

转眼我在暨大的第三个年头即将过去,我深深地爱上了这所百年侨校。这三年的内地求学生涯,我通过暨大这个窗口,了解和学习到非常多内地的事物,这当中有内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内地的师生关系等等。

(美丽的珠海校区)
学校组织的港澳台侨社会实践考察,我参加过3次:韶关,阳江,惠州,每一次去都有新的体验,让我有了更好的机会跟着学校组织去了解除了广州、珠海之外的更多不同的风土人情。印象最深刻的是阳江,那一次我们入住的酒店非常舒适,同学们都纷纷赞叹。我和一同参加文化之旅的小伙伴有些不解,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根据当地导游的介绍,当时阳江的经济水平还处于三四线城市的标准,为什么酒店比当时去韶关的酒店要好得多?带队的国商院老师为我解惑,她说正是因为城市处于发展阶段,会更加注重旅游设施的完善,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这样经济才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带动整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我喜欢这样的文化考察之旅,为学生提供了如此优惠便利的学习条件,让我每次都能从参观游览中运用书本所学的知识,这样的学校既带着我们读万卷书,也带领着我们行万里路。

(惠州社会实践考察)
其实这三年间,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那便是与我身边的家人朋友讲解香港与内地的不同。回忆起三年前,当我拿到了暨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觉得很高兴能来到内地体验与以往不同的生活,但是当时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却不这么认为,有一次我的一个香港朋友问我”内地是不是非常穷困,地上都是泥土牵着牛走吗?”我吃惊地说:“你真应该去内地看看,内地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我特别不欣赏部分香港人从来没有办理过一张回乡证,从未踏上过祖国内地这片土地,就轻易地说出诸如“内地一点都不好”“去旅游还是去外国好”这样的话,好不好,自己亲自走一遍,亲身感受一下便会知晓。
也曾有一同做兼职的同事跟我说“是不是内地人都特别没素质”,每当听到类似这样的话,我的内心真的非常不舒服,因为他们不知道,内地有很多非常讲文明有素质的人,我们有时候在香港看见内地游客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仅仅属于少数部分。我在内地学习生活的三年间,学校的老师,同学,宿管阿姨,公交车司机,医生护士等等等等,都对我有过太多的帮助,我心中对他们的更多是一份感激,曾经我也以为内地的老师都像传说中的那样一点都不通情达理,是严肃型的老师,三年后的我,高数课有许许多多领悟得慢的地方,我的大学老师们,都很耐心地为我一一解答。曾经我也以为内地的学生都是学霸,只顾自己读书不帮助别人,三年后的我,每当复习周我手抱着一堆练习题去请教他们,他们都很乐意帮助我解决困难。这三年间,我与内地之间有过太多值得回忆的故事,我为我当初选择回内地求学这件事情感到庆幸,如果不是选择了回内地求学,可能我也和那些朋友一样,对内地这个只存在在新闻里的地方一点都不了解,永远只是猜测,我当初做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阳江社会实践考察)
这几年内地求学生涯中,通过我这份微薄的力量,起码让我身边的家人朋友都了解到内地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风土人情极佳的地方,还自告奋勇带领着几位班上的内招同学到香港游玩,我相信每一位来到暨大求学的香港学子,都会像我一样有着一种两地文化讲解的“使命感”,让祖国内地和香港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感谢暨南大学给予了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香港回归20周年,祝愿祖国和香港都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