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洋,男,汉族,1995.12,工商管理。座右铭:珍惜当下
【获奖】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干部称号,发表期刊论文3篇,会议论文2篇,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以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现保研清华大学。

(一) 医学岁月——“以梦为马,莫负韶华”
自小时起,我便梦想着自己可以像小说中的神医一般,着三寸布衣,腰悬壶而济四方。怀着这样的梦想,我在2014年秋季进入了暨南大学医学院,就读于临床医学校本部班,没有什么可以形容被录取那一刹那突然涌上心头的快乐,为进入了心心念念的医学专业,也为自己能上大学。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医学岁月。
为了实现自己悬壶济世的梦想,我开始十分认真地学习专业课程,虽然医学课本的厚度显然不是一般专业课本厚度所能比较的,但为了梦想,我坚持着自己的啃书计划,这也使得我第一学期的绩点达到3.89,位居专业第四。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我在大一下学期获得了选择国家卓越医师计划课程的权利,这使得我十分激动,因为这让我感觉离自己的梦想好像又近了一步。在学习之余,为了锻炼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我进入医学院学生科担任学生助理,因为表现优秀,逐渐成为医学院心晴工作坊和学生学习与发展工作坊的活动负责人,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师兄师姐和老师,收获良多。在大一上学期期间,我因为在博世中国来访嘉宾的见面会上表现优异而结识了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的总监郑莉惠姐姐等一行人,也正因为这个,我接到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的邀请,代表学校参与博世上海行活动,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我成为了学校的博世学生代表,并加入了阳光爱心队,在这期间,我发现帮助别人的方式有很多,力量越大可以帮到的人就越多,这也为我转专业消除最后一道障碍打下了铺垫。

(二) 奋起直追——“拼将十万头颅血,须将乾坤力挽回”
大一下学期,因为考虑到医学的培养时间问题和兴趣问题,我最终选择了转专业。大二来到新的专业,多多少少会感到不适应,为了尽快熟悉周围的同学,我参与班级团支书竞选,并成功当选。新的环境,新的面孔,这都不能激起我的兴趣,因为我面临着延毕的巨大压力,我开始大量旁听学院的各种课程,大二期间,我总共旁听了8门课程,此外,我在专业课上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第一学期成绩4.32,与班级同学相比,这是极高的成绩,但我依然无法感到一丝丝的慰藉,因为这远远不够。经历了一学期的适应,我开始总结新专业的学习方法,并不断与老师沟通,第二学期成绩4.5,远高于本专业其他同学,最终以4.41的学年均绩稳居专业第一。在学习之余,我还主动承担起帮助身边文科同学学习数学课的任务,这也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此外,我在与其他同学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本科生的科研项目和竞赛参与问题,为了尝试自己是否适合学术,我积极的参与了数学建模校赛,同时参与了导师的第一个省级科研项目,幸运的是,我们团队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院赛选拔,拿到了全国数学建模比赛的培训资格。也因为这次大胆的尝试,使得我踏入了科研的大门。
(三) 拥抱科研——“三思后举步,百折不回头”
升入大三,一方面,我因为担任团支书时的优异表现当选班长,另一方面,因为大三上学期的努力,学期成绩达到4.36,根据教务处的课程以及学分要求,我基本确定自己可以及时毕业,此时,我开始专心学术,希望通过大量的学习和锻炼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建模、编程、学术写作、排版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参与导师学术项目培养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一切都在顺利的进行着,在这期间,我发表期刊论文3篇,会议论文2篇,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以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
后来,我保研清华大学,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下一个章节的开始,故事远远没有结束,但现在我只能写到这里了。希望有梦想和情怀的你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支撑起自己的未来。最后,请原谅我的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