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蒋淑敏,女,汉族,出生于199705,共青团员,就读于国际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于2017年秋季去往台湾中兴大学交换。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这首诗从我高中起就一直陪伴着我,巧的是诗人郑愁予也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我之于兴大,的确是个过客;而兴大之于我,是美丽的不悔选择,与兴大相遇是一件幸运的事。
学在中兴
兴大的学习节奏很紧张,有随堂小测、有期中考和期末考却没有复习周,这就需要课后及时复习。在频繁考试的驱动以及旅游时间的挤占下,我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自主学习的时长多了许多。兴大的图书馆占地面积和藏书量都很大,地上均铺设了地毯,整体安静,座椅设置主要是有隔板的一人桌,并附上小台灯,适合学习时容易受他人影响的同学。

(中兴大学图书馆)
在兴大,我修了两门外籍老师的课程,该课程注重实践多于理论,老师鼓励我们在校外做项目,所以我时常要与在课堂上认识的同学组队走出课堂调研,并且完成课堂pre。在这个过程中,我与来自大陆、台湾或日韩等地的同学组队,平时在结束了当天的讨论任务之后,我们也会互相交流自己地区的文化,感受思想的碰撞。在课程的线上商务谈判中,我也闹过笑话。对方小组的同学发了一句 “if you like lol”,我理解为“如果你喜欢英雄联盟”,后来才知道lol意为laugh out loudly,相当于大陆常用的2333。台湾本土老师均有留学背景,心情好时会请全班同学喝奶茶,他们的课程氛围轻松,时常是上一秒还在一本正经地上课,下一秒就开启吐槽模式,同学们在底下接梗。在感染力非凡的台式幽默中学知识,专业课的内容都没有那么枯燥了。
活在台中
台中没有台北那么多雨,也没有高雄那么炎热,生活节奏也没有那么快,绿道随处可见,是非常宜居的城市。
我所住的宿舍位于校外,楼下是餐饮一条街,有家阿公阿嬷开的吐司店非常好吃,但是早十点就关门了,这也成了我早起的动力,在店里点上一杯热饮一份吐司,阅读当天的报纸,舍友们常调侃我提前过上了老年生活。顺便提一下,台湾的商店每周都有一天公休日,连餐饮业也不例外,所以想要去心仪的餐饮店一定要提前查询该店的公休日,否则千辛万苦赶过去最后可能只是白跑一趟。

(平溪车站在长凳下躲雨的野猫)
台湾的垃圾分类很严格,我住的宿舍垃圾站亦如是。垃圾分为五六类,就外带餐食来说,其多用纸盒和保丽龙装,扔垃圾时要先将吃剩的饭菜倒进厨余垃圾桶,再将容器洗净弄扁才能扔进纸类垃圾箱或保丽龙箱,而筷子、勺子等要扔进一般垃圾箱,整套流程之繁琐让我能堂食就不外带。
台湾的人文关怀做得很好,盥洗室基本都有纸,凡是有阶梯的地方都一定会有斜坡或电梯供坐轮椅者通行。若是有坐轮椅者要上下公交车,司机会下车把车门下的板抽出,形成斜坡供其通行,很好地解决了残疾人士出行难的问题。
游在台湾
在台湾认识了一些现在还保持联系的新朋友,课余时间时常和她们一起做计划穷游。我们一起在台北故宫看翡翠白菜,在中正纪念堂偶遇换班仪式,在台北101楼下随着跨年烟火倒数,在淡水海边的树荫下吹着微风,听街头艺人低吟浅唱,赏渔人码头的落日,在不能说的秘密拍摄地找寻青春记忆,早出晚归只为站前排听林俊杰的现场,打卡在幼儿园的教科书上就已经出现的阿里山和日月潭,拥抱太平洋的海风,夜访宜兰的几米广场,品台南的小吃和庙宇,与谈得来的友人一起感受台湾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现在想起来仍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台湾九份)
在旅途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也丰富了每一段出游。在九份时,我独自旅行,住在青旅。夜间我在公共区域写明信片,青旅老板和住客主动和我交谈,她们对我从大陆去台湾交换很感兴趣,一时间越聊越投机,最后还热情地邀请我和她们一起去看九份山城的夜景,路上也是欢声笑语不断。于我而言,难有这种与陌生人谈笑同游的机会,也正是她们的友好热情感染了我,铸成了我独特的九份之行。在阿里山脚下,我和朋友在一座很典雅的日式小楼里歇脚时遇到一位很有趣的伯伯,他退休之后做志工,闲时到阿里山上拍保护动物的照片,我们聊了很久,谈及自己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发展,十分投缘。告别之后,他还经常会在line上给我们发他当天拍的动物的照片。

(垦丁的碧海蓝天)
写在最后
选择交换的初衷在于想换个新环境,体验新生活,很感激学校和学院为我们打造台湾交换的机会,台湾虽然与大陆同根同源,在交换过程中,我深入地体验了台湾的文化,受益匪浅,这是我大学生涯难忘的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