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校友齐聚“乘风破浪” 多方共谋“筑梦湾区”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举办“特区发展40周年”论坛

2021-01-22 发布单位:国际商学院

111日,以“筑梦湾区”为主题的国商论坛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本次论坛由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与校友联谊会主办,是庆祝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建院1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此次论坛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下,在一国两制的大体下,折射出深珠、珠澳的发展关系,以及粤港澳发展的前世今生。来自各行各业的嘉宾、实践导师和校友30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主题分享和现场互动的形式,探索与展望特区40周年之际的湾区发展。

 

(国商论坛:筑梦湾区)

论坛分享的嘉宾有胡军:暨南大学原校长、现任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乔梁:南粤集团副总经理、暨南大学校友企业家联盟第一届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曾金贤:广州南粤基金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校友联谊会副会长;韦东庆: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行政总监、兼任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STEM教育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蔡新华:珠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坚:中国澳门易享集团公司董事长、暨南大学澳门校友会副会长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由长城证券资产管理另类投资部董事总经理、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校友联谊会名誉会长陈焕辉主持。

聚焦珠海定位和前沿视角

陈焕辉代表校友向在场校友和分享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介绍珠海与澳门共生,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发挥珠海的康养、航空航天和旅游业等优势产业,顺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规划,珠海将会有长足的发展机会。

 

(陈焕辉)

胡军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讲话精神,表示中央以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契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一揽子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这些政策不仅仅深圳经济特区的机遇与发展,更是珠海经济特区参考的蓝图和规划,珠海应充分利用深圳特区的政策性机遇,加强深珠合作区建设。

 

(胡军)

厚积薄发创湾区特色

乔梁认为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现在跨境金融业务板块资源优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与数字化是跨境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点,数字化关系到我国的外汇资产为“一带一路”服务,积极为珠海服务业造福,打造高附加值产业。

 

(乔梁)

论坛提出珠海金融与科技未来定位发展将实现弯道超车,曾金贤认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改间接投资为直接投资,如何专注于高科技领域投资是当下珠海的前沿视角。

 

(曾金贤)

韦东庆结合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与建设,提议粤港澳三地居民在港珠澳大桥上开展一次马拉松赛事,更好实现粤港澳一体化经济协同发展,更是我们对于一国两制,和平发展的期望。

 

(韦东庆)

蔡新华在谈及珠海与深圳经济特区的差距问题,认为出于历史原因,珠海因交通不便无法像深圳一样与香港学习转型发展,但珠海可以通过生态平衡新道路推动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蔡新华)

王坚从澳门特区情况讲起,详细讲述了国际金融沿革和人民币崛起的过程。他认为,海南与澳门在服务贸易类跨境金融和场景建设的联动方面将成为中国境内外最佳的实践伙伴。

 

(王坚)

打造“和谐人才”珠海

在提问互动环节,在场嘉宾和师生对提出的人民币离岸金融科技、人民币结算、人才引流和澳门证券交易所设立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分享。关于人才不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论坛指出一是珠海大专院校的专业性不强;二是政府人才服务与需求不匹配,缺乏人才友好型的发展环境和做好人才配套基础设施;三是办公注册点与办公力不匹配,人才总部不集中。

 

(互动环节)

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上,时代赋予我们更大的使命,借鉴成功经验,抓住机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开放40年来,对标深圳,毗邻澳门,放眼粤港澳大湾区,珠海经济特区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经济新常态,珠海需要提高服务水平,构建新的竞争优势;面对经济新常态,珠海需要改革创新,超越自我;面对经济新常态,珠海必须解放思想,团结奋斗,成为时代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