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国际商学院党总支在始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4-01-16 发布单位:国际商学院

1月12日上午,在始兴县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国际商学院书记徐岗,副院长姜丽群、王玉,办公室主任卞旭、部分青年教师和行政骨干在始兴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01 周前古村


周前村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城南镇,古时原为周所古墟,始建于乾隆辛卯年(1771年),是始兴县现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客家古村落。周前古村内现存古建筑有古塔、古戏台、古围楼、古街道、古民居和古榕树,有历史传统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船形布局,南北方向。



古村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在讲解员的细致介绍下,参访人员从中了解到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时代气息,了解到客家古建筑独特的风格、客家村居的特色、客家宗族的发展及客家文化的影响。通过青年教师领航计划,国际商学院联合青年教师将以古村活化利用为切入点,打造独具文化传承底蕴的产学研一体化文旅品牌,助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02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旧址——沈所红围



红围位于始兴县沈所镇沈北村,坐西北向东南,面阔27.05米,进深36.08米,五层高约15米。围楼瓦面已毁,只剩下四周残墙,竖一字形窗,内大外小。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米。整座围楼用红褐色沙灰及河石砌到顶,外墙呈赤红色,也因为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曾迁移至此开展革命斗争,是抗战时期的“红色堡垒”和“红色指挥所”,因而被人称为“红围”。



参访人员一边认真参观感受红围遗存文物及图文资料,一边仔细聆听讲解员叙述的红色革命故事,深入了解红围历史,深刻感受当时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的艰难历史及前辈们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意志。党史是明灯,也是号角。在今后的工作中,党员们也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忘初心,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03 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站旧址——始兴县第二区八一小学校


八一小学(抗日战争时期名为日新小学)位于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委下营自然村,它曾为清朝时期的一座庙宇,当地人称之为“新庙”。1940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迁到始兴红围后,陈培兴(始兴县委委员,负责统战工作)在距红围2公里的八一小学建立交通站。八一小学交通站建立后,省委交通员朱明公开身份是学校教师,他住在学校里秘密地工作,为我党传递情报并保护了大量机密文件和重要人员。



史料陈列室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还有实物展示,借助讲解员的细致解说,参访人员详细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始兴县部分革命斗争史,了解了八一小学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及革命战争时期作为当时省委、县委地下交通站的特殊意义、重要作用以及革命先烈高超的斗争本领。


斑驳的墙体透着历史的沧桑,其中一面墙壁赫然写着“加”强廉洁教育、“减”少廉政风险、“乘”势发力干事、“除”去私心杂念,提醒人们要俭以养德、廉以立身、克己奉公、修身洁行,党员们接受了一场深刻的廉政警醒,纷纷表示深感责任在肩。




04 外营保卫战革命遗址


外营围楼位于始兴县沈所镇八一村(原名外营村),距离八一小学大约千米远。1945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遣2000多名兵力进犯外营村,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的外营人民和中共游击队员坚守在围楼与敌军激战三昼夜,终因敌众我寡,围楼一角被敌军炸塌,除部分人突围逃出外,留守在围楼内的112名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全部壮烈牺牲,制造了“外营惨案”。



以外营残围为幕墙修建的外营保卫战遗址馆,实景和史料交织成片,在时空中定格排列,折射成一束光,照耀着英雄的人民。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让参访人员看到了这支队伍坚定守护人民群众的初心和使命。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用行动证明不忘来时路,走好未来路。



小结

此次走进韶关始兴,先后参观了周前古村、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旧址——沈所红围、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站旧址——始兴县第二区八一小学校和外营保卫战革命遗址等,对于我院党员教师们是一次深刻且生动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更是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使命和担当。


我们将以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为学习契机,把对党的斗争精神的理解融入到本职岗位工作中,坚定理想信念,接续砥砺奋斗,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添砖加瓦。